【學語習文】背書不是死記 朗讀提升語感 (圖)

【學語習文】背書不是死記朗讀提升語感(圖)■朗讀文章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,更可幫助學生累積詞句。 資料圖片

朗讀與背誦對學好中文很重要。古人說:「讀書百遍,其義自見。」就是說把文章重複朗讀,便能漸漸掌握內容語意,這是有一定經驗支持的。古代兒童進私塾讀書,塾師的教學法很簡單,就是帶領學童朗讀,然後達到能熟讀、背誦的狀態。

兒童讀《三字經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百家姓》,及後進而讀《四書》、《五經》,無一不是琅琅上口,大聲讀出,搖頭晃腦,達至自動化、甚至條件反射的狀態。這種教學法後來常受批評,其中「死記硬背」的指控最中要害。但朗讀與背誦是否一無是處?

古代塾師或許隻重誦讀而不重講解,因而受到「死記硬背」的指控,但學習語文不可以不朗讀;也不可以不背誦。當然,所指的並非凡文皆誦、皆背,而是應選一些上乘的文章,不論文言或白話文,再花時間朗讀背誦,這樣能提升學生的語感。

詞句篇章 印入腦海

從誦讀的過程中,學生能潛移默化地把文章的詞句篇章印入腦海中。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積累,學生的語文內涵便會豐富起來。當閱讀起其他文章時,學生並能發揮能力遷移的作用,理解能力可以提升,閱讀速度也能加快。

由於經過大量的語文積累,寫作時也能得心應手,遣詞造句就可更準確,甚至能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。

為了避免「死記硬背」,老師教學時宜誦讀與講解互相配合,使學生更易掌握文義,而不至囫圇吞棗。

但是,反覆背誦的確是枯燥乏味的。很少有學生能自動自覺地拿起書本背誦。如果集體誦讀則不同。在老師的引導下,全班學生一起誦讀課文,如有語音錯讀,老師可立刻指正。

教授新文章時,老師可先?學生分段朗讀,每讀完一段,老師便能了解學生有那些字詞不懂讀,從中加以指正,並疏解段落。每一段講解完畢,再?學生反覆誦讀數次。待學生大概讀熟了該段,再處理另一段。

堂上背誦 隻選美文

當全篇文章的朗讀、講解及分析處理完畢,就要安排背誦。不是每篇文章都應該背誦,應選一些好的美文;也不一定全篇文章背誦,可選某些恰當的段落。最要緊的是要捨得花費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背誦。先讓全班學生打開書,看?誦材反覆朗誦;再鼓勵一些自覺可背誦的學生把書蓋上;反覆誦讀多次後,要求全班學生把書蓋上背誦,但容許學生可以在忘記誦材時「偷看」。

背誦時由老師帶領,遇有集體忘記的字句,老師從旁提示。雖然是集體背誦,但學生能力不一,有些很快便能背熟,有些所需的時間則較多。

不過,集體背誦的優點便是能發揮以強帶弱的效果,當遇詞句不懂背時,弱者可跟隨強者誦讀,很快也能跟得上。

分組比賽 不致枯燥

當觀察到全班學生大致能背誦後,老師便鼓勵學生個別當場背誦。我的做法是依學生座位的相近分組,每組約4人至6人。以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,如有學生主動舉手背誦,並能流暢完成,該小組可得最高5分。

如果最終表現不佳,當然沒有分,但也不扣分。如果學生沒有舉手,而是由老師「邀請」,則雖能流暢背出,也不能得分,但如果不懂背,則要全組扣分了。

在這遊戲規則的安排下,能力高、信心大的學生都能踴躍舉手背誦。能力稍遜的學生也會努力背誦,以免被扣分「累街坊」,同組同學也會施以援手盡力協助。這樣,便能把枯燥乏味的背誦變成緊張刺激的競賽了。

朗誦與背誦是學習語文的重要一環,不論古今,均不應忽視。為了避免走上死記硬背的歧途,老師及學生皆可構思些有趣的方法,使這種學習模式不致於枯燥乏味。■陳仁啟

作者介紹︰任教中學中文科超過18年。香港大學教育碩士、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碩士。

隔星期三見報

本文來源:http://paper.wenweipo.com/2018/01/10/ED1801100001.htm

Beata
133
日曆
<< March 2020 >>
S M T W T F S
1 2 3 4 5 6 7
8 9 10 11 12 13 14
15 16 17 18 19 20 21
22 23 24 25 26 27 28
29 30 31        
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