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回顧 | 第二屆中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

2018年6月30日-7月2日, 第二屆中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在深圳福田順利召開。本屆大會,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、廣東省教育研究院與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聯合主辦,香港STEM教育聯盟、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、金地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協辦,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、深圳市福田教育科學研究院共同承辦。此次大會既有來自五洲四海的國際朋友前來分享STEM教育的最新理念與經驗,又有來自不同地區的教育行政界同仁介紹與研判STEM教育政策;既有學界關於STEM教育的前沿探討,更有來自一線中小學校生動活潑的實踐展示。這是一場STEM教育的先進理念與生動實踐交織,頂層設計與社會互動的盛會,全國共有一千六百多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。

精彩回顾|第二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

會議現場

大會在兩場主論壇的基礎上,設置了六個不同主題的分論壇,預設了包括“課程開發與整合”、“跨學科理解與實踐”、“教學實踐”、“空間設計”等多維度展示STEM教育發展的11間STEM場景化實戰平行工作坊,開設以“課堂透視”、“教師培養”、“創新機‘育’”、“教學資源”為主題板塊的STEM教育創新集市。

未來創想空間

11間STEM教師場景化實戰培訓坊

6月30日上午 主旨論壇·開幕式

致辭環節

申繼亮

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

教育部教材局申繼亮從課程改革和課程建設角度對STEM教育提出三點希望和建議。第一,他認為實施STEM教育,首先要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作為著力點,希望通過實施STEM教育,探索在分科教育的情況下,將知識有機融合,使碎片化知識結構化,讓信息變成知識,讓知識變成能力。第二,要把實施STEM教育的核心放在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上來。最後強調,要將探究實踐作為STEM教育的主線,讓學生在學好課堂知識的同時,從現實生活和成長過程中,選取真實的問題,綜合運用各科知識,動手實踐提高問題解決能力。

殷長春

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

殷長春書記表示,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自去年發起舉辦首屆全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以來,借助利好的形勢與環境,各地各校開展了相應的STEM教育改革,在課程建設、課堂教學、教材設計等方麵湧現出了一大批生動的實踐案例,社會各方力量積極介入STEM教育,這是個好的現象。眾人拾柴火焰高,STEM教育唯有與社會產業相結合,明確社會需求,才會獲取更好的發展。希望本屆STEM教育發展大會,在深入貫徹“行動計劃”的基礎上,促進STEM教育研究與實踐的深度合作,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,構建政、企、產、學、研相融合的STEM教育生態係統。

蔡若蓮

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副局長

蔡若蓮副局長介紹,香港教育局在2016年底發表了《推動STEM教育,發揮創意潛能》的報告,提出更新課程、加強教師培訓、增加學生活動等多項推動STEM教育的建議策略,除了向公營學校發放津貼,鼓勵學校購買資源和設備之外,教育局還鼓勵學校更新科學、科技、數學等課程,以更適應科學與科技的最新發展。香港教育局也為中小學的領導和中層管理人員提供技能的提升培訓,加強他們課程總體規劃和跨學科領域、跨科目的協作能力。

高聖元

深圳市福田區區長

高聖元區長致辭時提到,深圳市委市政府堅持把“創新”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,STEM作為跨學科綜合教育形態對落實中央和各級政府創新教育的戰略,培養教育人才提升國家未來競爭力有重大的意義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與福田簽約合作共建中國教育改革試驗區以來,福田區教育局在中國教科院指導下積極探索STEM教育推進方式,堅持項目引領,搭建交流平台,優化人才梯隊,借助科研機構、企業積極開發STEM課程,提升了福田STEM教育的品質,擴大了福田STEM教育的影響力。

主旨發言

陳十一

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南方科技大學校長

演講主題:《From STEM to STEAM to STREAM》

陳十一院士談了他對STEM的三個認識:第一,STEM教育要像stem cell(幹細胞)一樣,能夠自我更新,並且要處理好規範與變化、特色之間的矛盾。我們很多人,喜歡把教育規範化,規範,有好處也有壞處。規範是打基礎,但是沒法做特色,沒法創新。所以,STEM首先要自我更新、重新創造。第二,STEM應該是跟智能科技相結合。現在我們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,有人工智能、機器人、大數據、生物技術、材料、能源等等技術,而STEM教育如何麵向下一個時代的新興技術的到來,如何把STEM跟前沿技術更好地結合?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。第三,STEM教育應該融入整個“完人”教育中。

周玉
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

演講主題:《勇擔新時代曆史使命 培養一流拔尖人才——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思考與實踐》

周玉院士重點介紹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創新人才培養。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麵,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興趣,鍛煉他們的能力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其次要營造文化氛圍,激發創新意識和願望,讓學生敢於追求卓越。此外還要發揮教師的作用,提高創新水平與效率,轉變教育方式,比如意識上、範式上、規模上、方法上、評價上都有很多的轉變。

田洪明

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局長

演講主題:《STEM教育的基層探索》

田洪明局長首先闡述了福田在STEM教育實施過程中所獲得的一些階段性成果,隨後便介紹未來福田將在三個方麵著力:第一,著力打造STEM教育的師資隊伍。第二,打造一體化STEM創新生態係統。第三,努力開發STEM教育跨學科、跨學段的連貫課程的係統。STEM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課程,用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的一句話“優秀的教學不是去為教師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,而是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建構的機會。”

楊國強

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

演講主題:《發揮科教融合優勢,培養高素質人才》

楊國強校長指出,“STEM”概念由美國提出,實際上是一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倡議。我們從小的學習就是要“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”,國家解放以後教育的重心,更多放在科學和技術上。STEM這個概念提出來以後,大家更多地強調科學、技術、工程的融合教育模式。但是對於中國學生,我們應該還有另外一個STEM教育,就是S體育、T交流、E表達、M積極主動性。我們的學生這些年在這些方麵其實是不夠的,所以我們也是和很多的中學的校長和老師一起討論,能不能把這樣的一個STEM教育,付諸中學教學實踐上。

王素

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

演講主題:《構建STEM教育新生態》

王素主任首先強調,之所以要構建STEM教育新生態,一是學習理論發展的導向型作用,二是學習方式變革的需要,三是推動STEM發展的需要。而我們對於學習的環境認識,就發生了從學習環境到學習生態的變化。我們怎麽樣建構STEM的生態係統?一定得有一個頂層的設計,大家對STEM要有一個總體的願景和目標,應該是基本一致,協同互助、彼此成就。此外還應該形成研究共同體,同時還有實踐共同體和工作共同體。

圓桌論壇

倪閩景

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

倪主任介紹,上海在推進科技教育方麵是一脈相承的,上海成立了STEM研究中心,各個區都有相關的實驗學校。STEM教育和其他不一樣,需要有動手的環境,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在連續多年市級層麵的投入中,所有的高中已經完成第一輪的創新實驗室的建設,現在上海的初中和小學也有超過50%的覆蓋。

趙立

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

趙立副局長介紹了深圳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麵的舉措,比如2014年提出的培養學生八大素養,以政府為主導,聯合企業、機構和高等院校推進“創客教育”。此外就是財政上的支持。除了支持學校建立創新實驗室,資助學生科技類社團和小課題活動之外,還獎勵學校開發相關“好課程”等等。

魏向東

香港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

魏向東院長提出博雅教育的精神與STEM精神是非常一致的,同樣是培養學生要有學習動力、有創新能力,要能夠跨學科地去學習。“我非常不讚成把STEM再納入到高考體係中去,一考就沒有創意了,STEM就是要讓學生開放式地去學,我們可以通過項目學習、做論文等評估方式,去考察學生在STEM方麵的學習能力。”

黃克服

南方科技大學副教務長

黃克服副教務長認為,傳統的培養方式有很多優勢的地方,通過大學的教育,能把學生們的優勢發揮出來,把他們變得更好,注重他們個性化的培養,這才是教育要做的。

6月30日下午

主題論壇一:STEM教育的實踐路徑 

孫先亮

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校長

演講主題:《以STEM教育撬動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》

孫先亮校長主要從三個方麵出發:一、創新人才素質培養的STEAM整合;二、STEAM:係統、實踐、創新、自主的學習;三、STEAM撬動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。我們今天搞創新人才的培養,國家的戰略也好、學校要重新啟動新的教育模式也好,都是一種必須也是一種必然的要求,所以我們今天用STEM不斷地去實現我們學生的培養就是符合這個世界的潮流。

羅誠

深圳市鹽田高級中學校長

演講主題:《基於STEM課程理念的創客空間構建與實踐》

羅誠校長提到,鹽田高級中學簡稱對創客夢工場構建之初我們重點考慮了以下幾點:教育教學的需求與實際的用途關係的分析,整體模式我們是教學空間與實踐場所相結合。我們學校的創客空間風格定位為工業科技創造類空間形式,我們都是工業用的齒輪、大的機器人等等,使用時間規劃,資源配備也是各種工具包和模塊包。創客空間的運營管理主要是創客老師主管,學生協助管理,所有的學生必須參與進來。

文莉

成都師範銀都小學校長

演講主題:《以課題課程課堂三課聯動構建STEM課程體係》

文莉校長指出,銀都小學的STEM教育推進來講有三個方麵,一個是發展概況,第二是STEM課程的專項推動,第三是我們創新其他課程。對於課程來講銀都小學是以三課聯動來構建STEM課程的體係,2015年學校就立項升級,以課題、課程、課堂三課聯動推進STEM的專項課程。

韓延輝

珠海市第一中學校長

演講主題:《依托珠海航展資源優勢開展STEM教育》

韓延輝校長分享學校從四個方麵解決STEM教師緊缺的問題,一是聘請有經驗的退休老教師,而且是非常熱愛這種科技創新教育事業的;第二條是專業技術人員;第三是本校的兼職老師;第四是聘請外麵的老專家來學校兼職,從這四個方麵來解決師資問題。

周華鬆

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校長

演講主題:《整合社會各方資源推進STEM教育》

周華鬆校長分享他們學校推進STEM教育整個思路來講大概是三方麵,一個是做好頂層設計,整體謀劃STEM教育項目推進的工作願景、目標、師資培養、課程開發、評價等等。第二,整合資源。第三,從師資培養、研究激發、專業團隊引領三個方麵來推進學校STEM教育的發展。

李偉

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代表

演講主題:《和國際合作打造STEM教育,打造學術型中學》

東北師大附中雖然地處東北地區,仍然和南方的發達教育省份的兄弟院校一起,在STEM教育方麵做了有益的積極嚐試和探索。首先是主要培養幾個模組,一是基礎、素養、課程模組,二是創新思維訓練課程模組,三是自主實踐、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模組。其次是為了實現上述的模組而提出的意誌、品質訓練課程模組。

主題論壇二:STEM教育與創新人才選拔

鄭良棟

培生STEM專家、北師大STEM課程專家

演講主題:《STEM教育與創新人才選拔培養》

鄭良棟博士從一則視頻入手,講述了地球上最後一個職業的消失,“必須有創新的人才把這些人創造出來才可以”。鄭良棟認為,我們當前國內教育的不足之處在於,它可以讓人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知識,但是對學生的批判性能力、溝通能力、協作能力是不夠的,引入STEM就是一個很好的抓手,可以培養和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此外,國內的STEM課程不缺,缺的是體係性的,能滿足學段間和年級間上課需要的課程,培生就提供了一套的課程體係。

羅慶生

北京理工大學教授

演講主題:《教育,促進青少年創新成才》

羅教授從STEM教育和機器人教育的關係入手,認為機器人、科普教育、科研探索、科技競賽,相關的培訓與示範活動,它們背後所隱藏的宗旨和目標,與STEM教育是相近的。以機器人教育、科普教育為主線,以機器人科研探索為牽引,以機器人科技競賽為抓手,開設相關的課程和活動,可以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極大的迸發,讓他們的創新技能能夠得到良好的訓練,讓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。

周岫彬

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副主任

演講主題:《中小學航天科技與創新教育實踐探索》

周主任從錢學森等老一輩航天人切入,認為航天是STEM教育的最好選題。因為它覆蓋了所有科學領域,而且航天作為大型的項目需要團隊合作,航天代表人類未來,是大國重器。

張平福

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校長

演講主題:《創新人才培育生態建設探索》

如何定義和發現、選拔創新人才?張平福校長提到,首先學校應該思考如何助力創新人才成長把他們的能動性,高階思維有效激發?二是創新人才需要良好的社會生態,其中高校支持是關鍵要素。最後,對於具有創新潛質的拔尖創新人才,應建立高中—高校的聯合培養機製,因地製宜、因材施教。

朱凱

北京八一中學副校長

演講主題:《高中通用技術和研究性學習和STEM教育》

朱凱校長通過學校的實踐總結出一些現實問題,比如科技素養普及與科技精英培養的平衡點;教師從傳統單一學科教學到跨學科整合上理念提升及專業水平提升;適合的STEM項目資源匱乏;學生在動手實踐項目上,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和學習之間的衝突等等。

7月1日上午 主旨論壇

Frank Locker

哈佛大學教育學院/建築設計學院教授

演講主題:《未來學校與未來教育》

Locker教授通過分享美國做STEM、STEAM和項目式學習的案例,促進我們相互學習、相互交流。他希望創造一種學校,可以像組裝汽車一樣,每個老師單獨引領自己的學科,最終能帶來工廠製的教育模式。學校通過全天製課程,能夠讓學生實現跨學科合作,對自己學習到的東西進行不斷學習和打磨;通過合作空間,共同活動區,小組活動室等教室空間的創新規劃能促進學生的相互合作,給學生帶來很好的社會學習環境。也能使學生提升“合作、溝通、批判性思維、創造力”,這四個學生學術成功和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
顧學雍

清華大學工業訓練中心副教授

演講主題:《在跨年齡的教學環境中傳播計算思維》

顧主任提出,計算思維跟STEM學科緊密相關,希望設計出一整套計算思維課程體係項目,能夠貫穿一套的知識體係。顧主任介紹了一個大學生、職業學校學生和小學生一起使用邏輯閘門做加法器的例子,而這是一個本專業本科四年級的人都認為工程量很大的項目。這說明學習的目的不光是讓單一的個人學習,而是能夠跟不同年齡、不同知識體係的人發生對話和交流,能夠互補地把知識湊成一個讓整個社會體係共同學習,並且能夠更新迭代的係統,可以使不同的人經由不同的視角和路徑看到知識的體係。通過課程體係搭建完整的計算係統,了解知識體係和複雜的項目結構,讓所有沒有任何知識背景的人都能了解計算機的複雜係統。

2018-08-07
Frieda
103
日曆
<< March 2020 >>
S M T W T F S
1 2 3 4 5 6 7
8 9 10 11 12 13 14
15 16 17 18 19 20 21
22 23 24 25 26 27 28
29 30 31        
Facebook